图片名称
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 分支机构
  • 会员单位
  • 优秀作品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

2017-07-31 12:30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进一步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落实重点任务,强化保障措施,突出抓规划、抓标准、抓产业、抓队伍,促进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确定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鼓励各地制定更高的发展目标。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规划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和监管体系,形成一批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形成装配式建筑专业化队伍,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效益和品质,实现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
        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明确重点任务
 
   (一)编制发展规划。
 
        各省(区、市)和重点城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抓紧编制完成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细化阶段性工作安排,提出保障措施。重点做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基地,实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制定全国木结构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确定重点发展地区,开展试点示范。具备木结构建筑发展条件的地区可编制专项规划。
 
   (二)健全标准体系。
 
        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支持地方、社会团体和企业编制装配式建筑相关配套标准,促进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编制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标准图集、工法、手册、指南等。
        强化建筑材料标准、部品部件标准、工程建设标准之间的衔接。建立统一的部品部件产品标准和认证、标识等体系,制定相关评价通则,健全部品部件设计、生产和施工工艺标准。严格执行《建筑模数协调标准》、部品部件公差标准,健全功能空间与部品部件之间的协调标准。
        积极开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以及《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宣传贯彻和培训交流活动。 
 
   (三)完善技术体系。
 
        建立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配套部品部件评估机制,梳理先进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定期发布装配式建筑技术和产品公告。 
 
        加大研发力度。研究装配率较高的多高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基础理论、技术体系和施工工艺工法,研究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突破钢结构建筑在围护体系、材料性能、连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体系及中高层木结构建筑研究。推动“钢-混”“钢-木”“木-混”等装配式组合结构的研发应用。
 
   (四)提高设计能力。
 
        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强化装配式建筑设计对部品部件生产、安装施工、装饰装修等环节的统筹。推进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提高标准化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装配式建筑设计深度要达到相关要求。
        提升设计人员装配式建筑设计理论水平和全产业链统筹把握能力,发挥设计人员主导作用,为装配式建筑提供全过程指导。提倡装配式建筑在方案策划阶段进行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促进各参与主体形成协同合作机制。
        建立适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推进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规划、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装修、运行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五)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统筹发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及设备制造、运输、装修和运行维护等全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库,编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装配化装修的标准化部品部件目录,促进部品部件社会化生产。采用植入芯片或标注二维码等方式,实现部品部件生产、安装、维护全过程质量可追溯。建立统一的部品部件标准、认证与标识信息平台,公开发布相关政策、标准、规则程序、认证结果及采信信息。建立部品部件质量验收机制,确保产品质量。
        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和工法,研发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施工设备、机具和配套产品,提高装配施工、安全防护、质量检验、组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升部品部件的施工质量和整体安全性能。
        培育一批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骨干企业,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发展。发挥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加强产学研用等各种市场主体的协同创新能力,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六)推行工程总承包。
 
        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要求,制定具体措施,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企业要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
        装配式建筑项目可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或“设计-施工”(D-B)总承包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政府投资工程应带头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设计、施工、开发、生产企业可单独或组成联合体承接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具体的设计、施工任务时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七)推进建筑全装修。
 
        推行装配式建筑全装修成品交房。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明确装配式建筑全装修的目标和要求。推行装配式建筑全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一体化设计和协同施工。全装修要提供大空间灵活分隔及不同档次和风格的菜单式装修方案,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完善《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文本关于装修的相关内容。
        加快推进装配化装修,提倡干法施工,减少现场湿作业。推广集成厨房和卫生间、预制隔墙、主体结构与管线相分离等技术体系。建设装配化装修试点示范工程,通过示范项目的现场观摩与交流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全装修综合水平。
 
   (八)促进绿色发展。
 
        积极推进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编制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产品目录。推广绿色多功能复合材料,发展环保型木质复合、金属复合、优质化学建材及新型建筑陶瓷等绿色建材。到2020年,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达到50%以上。
        装配式建筑要与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相结合,鼓励建设综合示范工程。装配式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在绿色建筑评价中逐步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权重。推动太阳能光热光伏、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应用。
 
    (九)提高工程质量安全。
 
        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控制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强化质量安全责任。
        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连接节点施工质量、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等,全面落实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责任主体履行责任情况。
        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提升适应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十)培育产业队伍。
 
        开展装配式建筑人才和产业队伍专题研究,摸清行业人才基数及需求规模,制定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育相关政策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建立有利于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快培养与装配式建筑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包括行业管理人才、企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开展装配式建筑工人技能评价,引导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培养自有专业人才队伍,促进建筑业农民工转化为技术工人。促进建筑劳务企业转型创新发展,建设专业化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工人队伍。
        依托相关的院校、骨干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和公共实训基地,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建立若干装配式建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在建筑行业相关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中增加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推动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展企校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保障措施
 
   (十一)落实支持政策。
 
        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制定贯彻国办发[2016]71号文件的实施方案,逐项提出落实政策和措施。鼓励各地创新支持政策,加强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支持力度,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特别是要积极协调国土部门在土地出让或划拨时,将装配式建筑作为建设条件内容,在土地出让合同或土地划拨决定书中明确具体要求。装配式建筑工程可参照重点工程报建流程纳入工程审批绿色通道。各地可将装配率水平作为支持鼓励政策的依据。
        强化项目落地,要在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工程中落实装配式建筑要求,将装配式建筑工作细化为具体的工程项目,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库,于每年第一季度向社会发布当年项目的名称、位置、类型、规模、开工竣工时间等信息。 
        在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估、绿色建筑等工作中增加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指标要求,并不断完善。
 
   (十二)创新工程管理。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改革现行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和模式,在招标投标、施工许可、部品部件生产、工程计价、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建设管理制度改革,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建立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信息追溯机制,把生产、施工、装修、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纳入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即时上传、汇总、监测及电子归档管理等,增强行业监管能力。
 
   (十三)建立统计上报制度。
 
        建立装配式建筑信息统计制度,搭建全国装配式建筑信息统计平台。要重点统计装配式建筑总体情况和项目进展、部品部件生产状况及其产能、市场供需情况、产业队伍等信息,并定期上报。按照《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规定,用装配率作为装配式建筑认定指标。
 
   (十四)强化考核监督。
 
        住房城乡建设部每年4月底前对各地进行建筑节能与装配式建筑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地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产业发展情况、政策出台情况、标准规范编制情况、质量安全情况等,并通报考核结果。
        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将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列入重点考核督查项目,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十五)加强宣传推广。
 
        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行动,广泛宣传推广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产业基地、示范工程的经验。充分发挥相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学协会的作用,开展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经济政策解读和宣传贯彻活动。鼓励各地举办或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装配式建筑展览会、交流会等活动,加强行业交流。
        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和售楼处等多种场所,以及宣传手册、专家解读文章、典型案例等各种形式普及装配式建筑相关知识,宣传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和装配式建筑的优越性,提高公众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度,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
        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和协商机制,落实责任分工,加强监督考核,扎实推进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

相关文件

相关资讯

成功举办2023年佛山市消防设计规范培训宣贯会

5月31日,我会在佛山开放大学101和103室举办2023年佛山市消防设计规范培训宣贯会。各会员单位积极响应,设计、施工图审查等相关技术人员约300人报名参加。

2023-06-02

长沙市勘察设计协会到访我会共同交流学习

4月11日,长沙市勘察设计协会秘书长黄胆剑带队同副秘书长涂谦,秘书处郭玉叶、唐颖逸等一行4人到访我会,共同交流学习。我会常务副会长李锋及秘书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到访来宾,在协会一楼会议室座谈。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严金华陪同接待。   双方交流座谈   双方交换名片互加联系方式后,就相关主题展开交流。我会常务副会长李锋介绍了近两年来协会的工作动态,并就协会自身建设和发挥职能等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发表了体会。包括行业评优与省优的对接及本地制定的细则;分支机构如何管理、如何开展活动;党建工作在协会发挥的作用,引领行业的重要意义;我市诚信管理的相关政策;协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要求等。   双方交换名片   我会常务副会长李锋接待并作介绍   接下来长沙协会秘书长黄胆剑介绍协会基本情况,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双方展开交流互动。我会常务副会长李锋向长沙协会了解房屋安全鉴定的情况和其政府购买服务的情况等,交流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进行。   长沙协会秘书长黄胆剑介绍基本情况   双方交流互动   我会向长沙协会赠送吉祥纪念品   双方合照留念   最后,我会秘书处工作人员陪同长沙协会同行到佛山祖庙参观,受到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副馆长刘奇峻的热情接待,一同领略传统岭南古建筑的特色,感受佛山本地的历史人文气息。本次交流活动增进了双方的感情,拉近佛山与长沙两地勘察设计行业的情谊,为推动两地企业在技术、业务上的合作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参观佛山祖庙博物馆  

2023-04-14

我会成功举办《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宣贯会

2023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必须严格执行,其中有些新增条文该如何实施,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和学习市场现有的新材料和解决措施。 3月17日,我会在佛山开放大学103室举办《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宣贯会,市内设计、审图、鉴定单位110名技术人员报名参加。本次宣贯会得到佳固士公司的大力支持,邀请了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姚国友担任本次主讲嘉宾。     会议由张秘书长主持,近期,新规频繁出台,应接不暇,是时代发展进程要求我们在工程建设质量上有重要的突破和保障。我们需要紧随时代步伐,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于4月1日正式实施,希望参会人员把握学习的机会,深入理解新规范的要求,为行业发展作出有力的技术支撑。     接下来姚博士分别从执行《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的理解与相关方案、自愈型防水结构、案例分享等方面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姚博士罗列新旧规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分析对比,思路明晰,为参会人员加深了印象,特别在本规范目前较难解决的问题上: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工程结构设计工作年限,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姚博士一直在水利设施的防水工程上研究多年,在房屋建筑防水方面多有涉猎,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案例。他通过大量的视频案例分享在新建项目、加固、修补项目的防水实例,为与会人员展示了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尤其介绍一些极难处理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得到一致的认可。     最后是交流环节,气氛热烈,与会人员积极提问,在防水方面与姚博士进行探讨,得到完满的解答。         参会的人员学习新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并表示本次宣贯活动非常有意义,对行业技术发展提升有更大的帮助。本次宣贯活动在设计、审图、鉴定等单位的期待和支持下圆满结束,达到预期的效果。

2023-03-21


电子邮件:fskx33@126.com                       传真:(0757)83325082
电话:(0757)83325082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同华东一路20号

电子邮件:fskx33@126.com

传真:(0757)83325082
电话:(0757)83325082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同华东一路20号

扫描

Copyright © 2023 佛山市勘察设计协会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佛山   SEO